欢迎访问甘肃金致诚律师事务所官网!

兰州律师

icon
新闻资讯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 新闻资讯> 行业资讯

AI可以代替法官、律师等法律从业者吗?

作者:杨一帆律师 来源:百家号 时间:2023-03-21

近日横空出世的ChatGPT,因为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,解读用户的问题,从而智能生成精准的答案、文章等内容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。

ChatGPT(全名:Chat 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),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,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。ChatGPT是人工智能(简称AI)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,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,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,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,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、视频脚本、文案、翻译、代码,写论文等任务。

部分人认为目前的AI已经发展到可以代替律师、检察官、法官等法律从业者编写法律文书,但其实关于“AI是否能代替法律人?”的问题是一个假命题,要说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假设另一些问题来说明,假如AI医疗器械将错误的药物注射进病人的身体,导致病人死亡,该事件的责任应当有谁承担?或者AI机器人杀人事件发生,又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?AI自动驾驶的汽车交通肇事,责任由谁承担?这些问题目前人类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,所以法律问题真的可以直接丢给AI处理吗?

问题的答案应该也是呼之欲出了。其实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相似的冲击,那就是克隆技术,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2月18日以71票赞成、35票反对、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,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,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人类克隆。比利时、中国、英国、瑞典、日本和新加坡等国投了反对票。这就是著名的“克隆禁令”。因为人体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会直接冲击现有的人类社会结构,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秩序就此瓦解。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应当借鉴克隆技术的限制,如果在将来,AI发展出可以诞生“拥有独立意识个体”时,就应该对AI做出法律上的限制。我认为AI的发展方向应当是辅助,而不是代替。

再说回上文提到的问题“AI机器人杀人事件发生,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?”,从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上看,首先讨论的问题就是AI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,我们知道我国刑法规定十二周岁以下的人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,也就是说不到十二岁就算是杀人放火也不用坐牢。而我认为在不承认AI与人类法律地位平等的前提下,就两个处理方法。一,重构刑法体系,将AI犯罪考虑在法律制度范围内,将设计者、生产者和使用者三者的刑事责任做出细致划分,创造性的添加相应“关联刑事责任”;二,为AI的生产、使用专门设置法律例如《人工智能产品法》,像对待克隆技术一样做出相关限制,避免因其特殊的学习算法产生“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”。

最后浅提一下,民事责任体系中例如著作权的保护,目前我们接触的AI绘画、AI作曲、ChatGPT等都是复制或者结合已有的作品从而生成新的作品或制品。

生成型AI在模型建构和优化的过程中,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基本素材的收集,无论是通过非数字作品数字化的手段获取素材,还是通过脚本实现对互联网上已有作品的抓取,都可能会被认定为是一种复制行为,进而可能侵犯作品人的著作权。二是生成内容也可能涉及对他人作品改编权的侵犯。特别是在深度合成技术的应用领域,也极有可能会导致对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等人格权的侵害行为的发生。民事责任要比刑事责任的处理复杂得多,具体问题只能说我们来日慢慢讨论。

以上这些问题又都是我们法律理论和实践共同面临的难题,需要无数法律人做出努力,从而诞生合理公平的处理办法,并不是说就让AI处理就能解决的,毕竟如果有一天坐在法庭上,整个法庭里只有你一个人类时,可以想想那是我们的发展还是倒退,是不是在某个中世纪前期还在使用“神判法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看到过呢,只不过影视剧中多了些围观的观众。

Ps:将“AI判案”类比“神判法”的想法,是源于近日上映的电影《梅根》。电影中AI机器人梅根暴走攻击女主(梅根的设计者)时,梅根说:“你给我安装了你自己都理解不了的学习模型,还指望我靠自己学明白”。虽然从科学的角度上讲,所谓算法无非也就是编写好的代码程序,但是就像我们都由分子原子组成一样,我不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,AI也可能通过基础学习算法自我完善、自我升级,从而超出人类的掌控,变成那个我们无法理解的“神”。

通讯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皋兰路20号兴中大厦九层 联系电话:15609319896
Copyrights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金致诚律师事务所 陇ICP备05001099号 设计制作:宏点网络beian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073号
页尾二维

微信

页尾二维

QQ